此次補貼舉措的初衷,是為了解決2018年“5·31”后政策空檔期的四川省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補貼問題。既是為了安撫企業情緒,同時又表明了四川積極支持光伏發展的態度,對行業釋放出積極信號。
日前,四川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存量分布式光伏電站補貼申報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通知》,對于2018年6月30日之后建成并網、未納入規模管理的分布式光伏項目,由地方財政依法予以補貼;2018年6月30日前備案并建成并網、尚未申請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補貼的分布式光伏電站,項目企業需按相關規定在網上進行申報。《通知》特別強調,此次所涉及的分布式光伏電站指地方備案實施的光伏項目,不包括國家下達的四川省“十三五”第一、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以及個人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
所涉電站總體規模較小
雖說是“地方財政依法予以補貼”,但針對如何補、補多少等具體問題,在《通知》中并未給出詳細說明。到底有多少電站能夠進入四川省的補貼范圍?補貼標準又如何執行?為此,記者撥通了《通知》中留有的咨詢電話,但并未得到明確回復。
國內某知名光伏企業相關負責人張某告訴記者,就在《通知》發布前不久,四川省相關能源主管部門曾和部分光伏企業進行過詢問和溝通,了解當前國家補貼拖欠的情況。“但是針對存量分布式電站具體怎么補貼目前還沒有透露。政府也有政府的考慮,必須要等申報結束,看看到底有多少電站、需要多大規模的資金,然后才能具體告訴企業怎么補貼。申報相當于摸底,可能預算的資金就那么多,就像2019年國家的競價補貼一樣,總數固定,然后根據申報情況制定補貼方案。”
另據相關行業組織知情人透露,此次涉及的電站規模并不大,初衷是為了解決2018年“5·31”后政策空檔期的四川省分布式光伏電站的補貼問題。“主要還是為了安撫企業情緒。其實規模并不大,對于解決整體補貼拖欠問題的作用也并不顯著。”對此,張某也表示,在2018年6月30日以后并網的項目大多是2017年底和2018年初動工的項目。“雖然在2018年的5月31日出臺了所謂的‘史上最嚴’限制政策,但是已經開工的項目也不可能干一半扔在那里,邊觀望,邊推進,可能就拖到2018年6月30日以后并網了,這部分項目的數量非常少。當時國家已經踩了‘急剎車’,幾乎沒有企業會在那個時候上新項目了。”
四川有意打造光伏發電基地
據張某透露,此次《通知》的發布更主要的是四川省要表明支持光伏發展的態度,釋放積極信號。“此前,四川省把更多的精力都投在水電上了,光伏發展相對滯后一些。近幾年,四川省的棄水情況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政府也開始更多關注其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特別是在‘三區三洲’(三區,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區;三州,指甘肅的臨夏州、四川的涼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范圍內的部分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四川省政府有意利用這些資源打造一個幾十吉瓦規模的光伏發電基地。”
鑒于這樣的考量,四川省政府對于存量電站補貼拖欠問題的解決十分關注。“打造新的基地,就需要引入新的投資,那么就必須打消投資者的疑慮,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至少把好解決的問題先解決一點,讓投資者看到政府的誠意。”
地方補貼仍需多方考量
對于四川此舉,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譯陽也表示,《通知》表明了四川省政府對持續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支持態度,為全國其他各省提供了解決光伏歷史遺留問題的范本。同樣,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趙曉麗也表示,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各省肯定希望當地光伏產業又快又好發展。“但在國家調整光伏產業發展結構的背景下,不少企業受政策波動影響被淘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業發展速度。而本次四川省發布的《通知》起到了穩定產業發展,解決企業困難的作用。”
針對省級財政對光伏電站進行補貼的舉措,趙曉麗也表示,要綜合考慮多方問題。“省一級的財政能力是首要因素。各省經濟條件不一,光伏產業的發展情況也不相同,這都決定著對光伏產業的補貼規模、形式和具體分布。同時,各省還需要考慮機會成本。由于每年省財政補貼有限,而對產業發展的支持是為了促進全省經濟的穩步提升,這就導致了省級財政對補貼門類必須有所取舍。如果當地其他高科技產業發展前景優于光伏產業,無疑會投資更有價值的產業。”
“但就光伏產業而言,在國家補貼吃緊的背景下,由國家補貼轉為地方補貼,有助于分擔國家補貼壓力,積極意義明顯。這一轉變或將成為未來產業補貼方式的發展趨勢。”趙曉麗說。